参考网问题 • 正文

和字由来和演变过程,和字由来的故事

|2022/1/22 22:18:06|浏览:781|类型:生活

以下内容关于《

和字由来

》的解答。

1.在中国古代汉语及古文字史中,“和”字出现较早,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。

2.在早期甲骨文中,“和”作“龢”。

3.以下文献中均可考证:《说文解字》:“龢调也,读和和同”。

4.朱骏声《通训定声》:“《一切经音义》六引《说文》:‘音乐和调也。

5.’《国语》:‘声相应保曰龢。

6.《东都赋》:‘龢玲珑。

7.’经传多以和为之。

8.”按朱的说法,“和”的字源可以追溯到“龢”字,二者在古代经传中通用。

9.因此,“和”即“龢”也。

10.又如《篇海类编·器用类·部》:“《左传》:‘如乐之。

11.’又徒吹曰,今作和,又谐也,合也。

12.”可见,“和”字源于“龢”。

13.而“龢”又从“龠”从“禾”。

14.《说文》:“龠,乐之竹管,三孔,以和众声也。

15.”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,最初只有三孔,后来发展为多孔,即今所谓的排箫。

16.“龢”以左旁的“龠”表形,以右旁的“禾”表声,表示吹时,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“和和”乐音以调和众声。

17.“和”源于“龢”,又源于“龠”。

18.因此,“和”字的产生乃源于上古的乐器及音乐,并由乐器的合奏及音乐的合鸣,引申出“和调”、“和谐”、“和合”、“唱和”等涵义。

总结:以上就是编辑:【么么鱼】整理原创关于《

和字由来和演变过程

》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到您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