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网问题 • 正文

黄河入海流是哪首诗(黄河入海流前面一句诗是什么)

|2022/8/12 18:32:41|浏览:333|类型:生活

1、黄河入海流是哪首诗里面的。

2、黄河入海流这首诗。

3、黄河入海流全诗意思。

4、黄河入海流前面一句诗是什么。

以下内容关于《

“黄河入海流”的全诗是什么?赏析?

》的解答。

1.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
2.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3.【作者】688-742,字季凌,排行七,原籍晋阳(今山西太原),五世祖隆迁居绛州(今山西新绛)。

4.??曾任冀州衡水主簿,因谤辞官,家居十五年。

5.晚年出任文安县(今禹河北)尉,卒于官舍。

6.为人慷慨有大略,善作边塞诗,和高适、王昌龄、崔国辅等唱和,名动一时。

7.靳能为作墓志,称其“歌从军,吟出塞,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,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,传乎乐章,布在人中”。

8.??《全唐诗》存绝句六首,皆历代传诵名篇。

9.【注释】①鹳雀楼:在蒲州(今山西永济)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,时有鹳雀栖其上,故名。

10.楼高三层,前瞻中条,下瞰大河,为登览胜地,唐人留诗者甚众,唯王之涣、李益、畅诸三篇能状其景。

11.??此楼后为河水冲没,因于城角楼留匾以存其迹。

12.后人或以王之涣所咏鹳雀楼即蒲州城西南角楼,殊误。

13.【品评】一二句写楼头所见的壮阔图景,气象恢宏,有尺幅万里之势,而此楼之高迥,已见于言外。

14.??首句写西望,以“依山”作“尽”的状语,表现出随时间推移的动景,时空叠合,情景交融,“依”有“依傍”义,也有“依恋”义。

15.遥望白日依傍绵延起伏的群山西行,似乎依依不舍,不愿沉没,而终于半沉、“尽”沉,这就赋予白日以深厚情感,而诗人留恋美好光景的襟怀,也曲曲传出。

16.??次句写东望,以“入海”作“流”的状语,表明黄河此刻未“入海”,但她奔流不息的目的是“入海”,这就赋予黄河以崇高理想,从而也表现了诗人的宏伟抱负。

17.看吧:晚霞映照,河面上飞溅起万点金光,这条黄色巨龙,咆哮着奔向遥远的大海,诗人的目光,也被带到遥远的地方。

18.??当然,大海还是望不见的,而诗人的心,却早已飞向大海了。

19.如果能看见海,那该有多好!于是水到渠成,转出三四两句。

20.题目是登鹳雀楼,自应先叙登楼,如杜甫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”之类。

21.??然而这是五绝,只二十字,必须字字挥发出最大效应,因而一开头便写楼头所见。

22.所见之景已极阔大,但诗人犹不自满,因“欲穷千里目”而“更上一层楼”,登楼之意亦顺便点出。

23.构思何等精巧!此楼共三层,从结句看出,首联乃一二层所见景象。

24.??特留最高层继续攀登,读者的精神境界亦随之继续飞跃。

25.至于“更上一层楼”之后视野如何,因二十字已用完,不能再写,也无须再写,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。

26.后两句既切鹳雀楼实境,又出于诗人的真实情感,兴象玲珑,非抽象说理,却蕴含深刻哲理:站得愈高,看得愈远。

27.为了眼界更宽,所见更远,就得层层攀登,向最高处迈进。

28.??沈德潜,《唐诗别裁》评此诗:“四句皆对,读去不嫌其排,骨高故也。

29.”说它“骨高”,当然不错。

30.但四句皆对而不嫌其排的真正原因,乃在于两组对句各有特点。

31.首联属正名对,以严整的对仗展现雄阔的景象,形式和内容高度谐合。

32.??然而次联如果仍用工对,便无流转之势,必流于板滞。

33.作者改用流水对,“欲穷”,“更上”回环呼应,一气旋转,余味无穷。

总结:以上就是编辑:【香雪海】整理原创关于《

黄河入海流是哪首诗

》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到您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