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网问题 • 正文

关于大器晚成的典故(大器晚成的典故出自哪里)

|2022/4/27 0:38:31|浏览:326|类型:教育

以下内容关于《

大器晚成的典故 大器晚成成语典故来源

》的解答。

1.成语典故:东汉末年,有个名叫崔琰的人,剑法很好,他特别喜欢交朋友。

2.可是,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,除了舞刀弄棒,学问上一窃不通。

3.一次,他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,主人让管家出来告诉他说:“主人正在潜心读书,无暇闲谈。

4.”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,感到无比羞愧,暗自下了决心,一定要好好读书,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。

5.从此,崔琰虚心拜师求学,学问逐渐增多起来;当时独霸北方的袁绍就把他招为谋士。

6.袁绍被曹操所灭后,曹操久闻崔琰才干,劝崔琰归顺自己。

7.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(今临漳邺镇)中,崔琰出了不少主意,很受曹操器重。

8. 有一次,曹操和崔琰商量,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。

9.崔琰说:“自古以来,都是立长不立幼,您立曹植,曹丕心里不服,大臣们也不服,这就种下了祸根。

10.纵观古今,因为废长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?请主公三思而行!”其实曹植还是崔琰的侄女婿,但尽管是亲属,崔琰也不偏袒。

11.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。

12.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。

13.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,亲友们都看不起他,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,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:“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(大器晚成),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。

14.”后来,崔林果然成才当上了大官。

总结:以上就是编辑:【伍雨霏】整理原创关于《

关于大器晚成的典故

》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到您。

相关阅读